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,推动工业互联网迈入高质量发展、规模化推广新阶段,产业规模持续壮大,赋能作用不断彰显。
产业经济蓬勃发展。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.5万亿元,带动经济增长近3.5万亿元。工业互联网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,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,打通了工业生产的信息“大动脉”,筑牢了制造业高效运行的数字底座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功能体系超前布局。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、“双跨”平台49家,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(套),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。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,标识解析注册量超6900亿个。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6.4万个、5G工厂1260家,全国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建设项目超2万个。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提速,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41万余家企业、2.2亿余种工业基础产品。国家、省、企业三级联动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基本建成。
产业生态日益繁荣。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总量达63万人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苏州等城市成为工业互联网人才的主要集聚地。标准体系日益健全,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,为开展“建能力”“选平台”工作提供方法指导。安全领域首批3项国家标准发布。(本报记者 邓聪)
来源:人民邮电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