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机构动态

机构动态
《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究报告》正式发布
发布时间:2025-09-12 14:01:47

9月7日,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的“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应用”专题交流活动发布《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究报告》,分析近年来平台发展的趋势变化,总结平台发展路径,提出了推动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。


以下为发布内容全文


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研究报告


(2025年9月7日 辽宁沈阳)


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中枢,是支撑制造业数据汇聚、建模分析、知识复用和应用创新的重要载体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。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“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,发展工业互联网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”。2024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,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”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”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,“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,研究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机制”。


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从无到有,不断壮大,当前,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平台体系正在加速重构。


为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,持续壮大平台体系,我们分析了近年来平台发展的趋势变化,总结了下一阶段平台发展路径,提出下一步发展方向。


一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趋势变化


(一)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 


一是从“理想”的通用型平台向“务实”的行业型平台转变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有“一米宽、百米深”的特点,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不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,而是需要聚焦重点行业下“苦功夫”。


二是从“亦步亦趋”的逐步探索到“小步快跑”的频繁迭代。云服务、数据库、工业操作系统、低代码等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以及企业的多元化转型需求,倒逼平台企业以模块化、微更新等方式进行高频次更新。


三是从“关注个体”向“生态协同”转变。从平台建设来看,企业用户对平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,平台企业与外部开发者、企业用户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。从平台服务来看,平台企业在赋能企业生产、经营活动的同时,正在向赋能产业链、供应链协同转型方向拓展。


(二)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


一是平台企业分类分级逐渐成为发展共识。平台企业在各自赛道持续深耕,由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质效提升”,产生了对平台分类分级的需求。2024年“双跨”平台动态评价首次将49家“双跨”平台企业分为A、B、C三个等级,各省也在探索构建平台差异化和梯度培育机制。


二是平台企业聚焦优势领域打造“独门绝技”。积极参与行业数字化转型图谱清单研制及推广应用,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。项目制、订阅制模式并行发展,形成平台化产品与私有化部署模式结合的商业模式。抢抓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、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等政策机遇,推动产品应用。国际化进程加速,海外业务快速拓展。


三是各方主体打造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平台生态。从产教融合来看,平台企业、高校、职业院校、科研院所等主体联合构建人才培训体系。从产融合作来看,平台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,创新金融产品,助力金融机构精准放贷。从生态组织来看,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等积极推动产业技术研究、交流合作、供需对接等工作,形成互利共生的产业环境。


(三)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平台持续升级


一是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平台智能化转型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工业知识体系的智能化重构。大模型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沉淀的工业知识结合,实现工业知识的智能化提炼和调用。应用开发模式的智能化升级。开发者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描述业务需求,通过大模型快速生成工业模型和工业APP的基础代码,构建定制化工业应用。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优化。通过工业大模型的深度“思考”能力,自动生成工艺优化策略。


二是工业数据要素价值初步显现。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不断健全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,推动行业、区域工业数据资源汇聚。重点行业数据集逐步形成。平台企业发挥行业资源汇聚优势,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以及重点产业的高质量数据集。


‌二、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路径‌


未来,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加速分化,错位发展,主要有以下几条路径。


(一)面向特定领域或环节


平台企业专注于特定领域或环节的数字化转型需求,通过专业化服务与技术研发构建核心竞争力。


此类平台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特定技术研发能力,具有较强的通用属性和标准化特征,能够实现横向多行业复制推广,形成高效的局部数字化生态。平台数量相对较多,规模灵活。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设备运维、质量检测、安全管控、能源管控等。


(二)面向重点行业

平台聚焦特定行业或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,凭借深度行业知识沉淀与综合集成能力构建差异化优势。


此类平台具备行业资源积累能力和综合集成能力,能够整合研发设计、供应链管理、销售服务等全流程要素,形成适配行业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,从行业内的核心龙头企业切入,逐步向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拓展,平台规模受行业市场容量、数字化需求、行业集中度等因素影响。目前在钢铁、石化化工、有色金属、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业应用,推动产业协同转型。


(三)面向多方主体协作


平台通过跨界资源整合与多元生态协作,突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资源边界,构建资源共享的协同生态。


此类平台具备跨界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生态协作能力,能够打破行业壁垒、地域限制、技术边界,对外提供集约化服务,形成跨行业、跨区域的网状协作结构,未来有望涌现出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协作平台。典型模式包括供应链管理、云端开发、供需对接、成果转化等。


三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挑战


(一)平台定位不清晰


经过多年发展,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发展路径、能力、规模等逐渐分化,但当前缺乏针对不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差异化引导,很多平台基于通用技术架构搭建,在垂直行业场景的深度渗透不足,竞争优势不突出。


(二)平台数据利用深度不足


工业数据确权、流通、定价、收益分配等机制不完善,平台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,平台企业出于数据安全等考虑,不愿意将数据接入到平台,造成“平台数据孤岛”。


(三)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难以规模化推广


一些平台产品只能解决特定企业的局部问题,缺乏标准化、模块化解决方案,难以向其他企业和场景迁移,无法形成规模效应。平台开发者与企业供需双方错位,导致平台产品难以精准落地和持续迭代。


四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


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培优。一是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按照专业型、行业型和协作型等不同路径持续深耕,进一步壮大平台体系。二是鼓励平台企业面向工业场景,通过技术创新、服务升级拓展市场,形成以价值为导向的竞争格局。三是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要素支持,建立国家级平台、省级平台协同发展机制。


多维提升平台核心竞争力。一是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短板弱项开展技术攻关,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。二是建立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标准体系,建立平台可信数据空间,探索新型数据治理模式。三是加快推动工业机理模型化沉淀,建立机理模型库。


推动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复制推广。一是在“点”上,推动面向工业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横向复制。二是在“线”上,推动面向行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纵向贯通。三是在“面”上,推动面向园区、集群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块状落地。


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。一是完善工业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,构建覆盖多行业、多环节、多场景的高质量数据集。二是拓展大模型服务深度,推动行业大模型、场景小模型协同赋能。三是鼓励平台企业打造设备、车间、产线、工厂、企业、行业等不同层面的工业智能体,培育智能体应用市场。


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生态。一是建立健全大模型与平台融合应用、行业数据集建设等关键标准,强化标准宣贯与推广。二是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运维人才,推动校企合作。三是提升平台公共服务水平,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、行业研究、供需对接、宣传推广等工作。